新城组群之间,隔离了10多公里宽的生态廊道——绿楔。这样的城市布局,不是“建设+建设”的叠加,市民未来举目见绿,是一座宜居的城市。
按照这一规划,市规划院正在规划六大入城口处公园——龙阳湖公园、汤逊湖公园、黄家湖公园、黄塘湖公园、天兴洲郊野公园和东湖风景区落雁景区公园,2015年建成。“它是武汉生态框架的一部分”。市规划院规划二所副总工汪云介绍。由这个所完成的武汉生态“界线”的划定,始于2007年,将于今年8月完成。
据介绍,武汉生态框架由“环、楔、轴、廊”构成。主城、六大新城组群和组群内的各个城市之间,由绿色分隔,从空中俯看,武汉是一座被“绿色网络化”的城市。
楔——六大生态廊道构成的“风道”,最窄二三公里,最宽十几公里,它能使武汉夏季最高温度平均下降1℃至2℃。武汉在国内率先为城市划出风道和生态走廊、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尝试,被国际规划界评价“具有全球示范效应”。
环——三环线绿带控制为内侧50米,外侧150米,武汉主城边缘的这条分隔绿带,总面积达到136.4平方公里。
同时,三环线上串起28个公园,目前天兴洲桥南公园、竹叶海公园在建。绿楔区域内26处生态公园,其中3个自然保护区、3个风景区、4个森林公园、4个湿地公园、10个郊野公园、2个生态农业园。未来,武汉市民不出市,就能抵达这些风景旅游,观光休闲,郊野游憩的最佳聚集区。
未来的武汉,市民不是生活在密不透风的城市群中,而是穿越“绿地、绿楔、绿环、绿带”,自主选择在主城或新城。